6月4日,“过云楼”藏书以1.88亿元成交,本以为交易已告一段落,然而事态发展却出乎意料,后续问题接连出现。北京大学行使了优先购买权进行收购,使得此次拍卖过程变得曲折复杂,引起了广泛关注。
竞拍现场情况
6月4日夜晚,位于“过云楼”的藏书拍卖会显得较为冷清北京大学图书馆内景,仅有三位竞拍者到场。尽管拍卖流程看似简单,却包含两个关键环节。首先,匡时拍卖行的女士在拍卖开始前宣读了关于国有文物收藏机构享有优先购买权的规则,该规则依据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京文物〔2012〕561号”文件。这一常规的宣布引起了后续的广泛关注。而最终的拍卖结果也为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埋下了隐患。
北大的前期准备
自5月初起,北京大学图书馆遵照学校要求,着手准备参与竞购“过云楼”藏书事宜。至5月底,图书馆进一步组织了古籍版本领域的专家对藏书进行细致鉴定。在5月3日,图书馆正式向校领导提交了参与竞拍的申请。为了确保这些古籍能够进入公共收藏体系,防止其再次进入拍卖市场,北京大学正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5月30日至31日进行的鉴定活动,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对此次竞拍的重视程度。
凤凰集团规划
6月5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开发布了关于“过云楼”藏书收藏及出版计划的声明。集团董事长陈海燕透露,若成功获得这批珍贵古籍,集团将建设专门的藏书楼以妥善保管,并将该藏书的出版工作列为集团的重点出版项目之一。此举原本旨在积极推动文化传承,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后续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双方说法矛盾
北京大学新闻网报道,在此次拍卖活动中,北京大学是唯一一家参与竞拍的国有文物收藏机构;然而,陈海燕在微博上透露,凤凰集团对此事一无所知。两种说法之间出现了分歧,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事件变得更加复杂北京大学图书馆内景,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竞拍过程透明度的质疑。
合作质疑之声
有关凤凰集团与南京图书馆的合作事宜,部分人士提出疑问,他们指出江苏省似乎有意将南京图书馆纳入竞拍范围,此举可能是为了对抗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优先购买权。这种质疑并非无根据,若情况确实如此,那么这或许反映了为争夺古籍资源所采取的某种策略。然而,目前这还仅限于猜测,尚无确凿的证明材料。
协商期待归宿
凤凰集团代表向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呈交了一封信函,信件的具体内容目前尚无法详细透露。然而,有知情人士表示,各方争执的焦点在于国家重要的古籍收藏“过云楼”藏书应进入公共收藏机构,避免其再次被推向拍卖市场。普遍期待通过协商,能够为“过云楼”藏书找到一个理想的存放之地。
关于“过云楼”藏书最终的归属问题,您认为何种结局最为理想?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别忘了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