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免费的活动常常成为的借口,不法分子常常利用人们渴望得到珍贵书籍的心理,通过获取个人信息和骗取运费等手段,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使得很多人在期待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反而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接下来,我们将对这种手段进行深入分析。
手段
在免费赠书中,不法分子常利用社交软件大量散布信息。他们声称,某公益机构为了提升全民阅读率,将免费派发各种珍贵书籍。为了实施,他们巧妙编造说辞,特别强调此举是为了回馈民众,以此赢得人们的信任。
受害者们常常被这种看似崇高的公益理由所吸引,心里只想着尽快让家里的书架充实起来,却完全没有察觉到其中隐藏的危险。而且骗子提供的书籍清单极具吸引力,包括了经典著作、热门读物等,这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贪婪之心,使他们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走进了。
信息收集
一旦上钩免费赠书,他们便会让您填写详尽的收件资料,诸如姓名、电话号码以及住址。他们声称这是为了便于配送书籍,实则是在搜集您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被转手给第三方,从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一旦泄露,您可能会频繁接到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情况严重者甚至可能遭受精准,对您的生活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物流费用
信息收集完毕后,骗子会告诉受害者需支付一定数额的运费。他们装模作样地解释说,尽管书籍是免费的,但运费应由收件人承担。受害者听后,觉得这笔费用挺合理,便同意支付了。然而,这些所谓的运费实际上远超实际成本,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获取暴利。
有人支付了三十元的所谓运费免费赠书,满怀期待地收到了书籍,却惊讶地发现这些书实际上只值十元,结果在经济上吃了亏。
虚假交付
支付了费用并不意味着书籍就能到手。常常是,在付完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收件人可能根本无法收到书籍。起初,当询问时,骗子会找各种理由来拖延,诸如快递运输的问题、书籍数量的核对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便会完全失去联系,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受害者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被骗,而此时,钱已经付出,想要维权又变得异常困难。
书籍质量
即便少数人真的拿到了书籍,他们也会感到极度失望。书籍的质量极差,很可能是盗版,纸张质地粗糙,字迹不清;或者内容与预期完全不符,并非清单上所列的书籍;甚至可能只是一些毫无价值的宣传册。原本期待获取的宝贵知识变成了废纸,不仅浪费了金钱,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防范建议
遇到这类欺诈行为,我们必须提高警觉,切勿贪图小利。遇到诸如免费送书等诱惑活动,需保持理智,分辨信息的真伪。可以查阅相关机构官方网站,或咨询官方部门来验证活动的可靠性。此外,切勿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资料或支付费用。若对活动真实性存疑,宁愿不参与也不冒风险。
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否遇到过那些看似吸引人实则隐藏着风险的免费活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历!若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并推荐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