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都在搞创新生态,未来创新街区会给上海带来啥?

目前全球范围内,各国正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在这一宏观趋势下,“创新街区”成为城市进步的新标志,其在上海的潜在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7月6日午后,一场聚焦“创新街区”主题的高规格研讨会,在“SEA-Hi论坛”的第31期活动中,引发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论坛背景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委托,成功设立了“SEA-Hi论坛”。该论坛聚焦于汇聚社会智慧,着力提高上海的城市空间质量,同时积极构建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交流场所。本次论坛聚焦“创新街区”这一主题,吸引了众多具有跨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参与,这些专家分别来自生命科学、建筑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街区建设的根本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专家见解

在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专家们纷纷发表个人观点。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吴家睿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朱同玉,分别从生命科学和健康的角度,对创新街区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两人均处于各自专业领域的最前沿,致力于将专业知识与创新街区相结合,旨在在生命科学、健康等多个领域发挥其积极作用。

建筑与情感

马岩松建筑师就“建筑与情感”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在演讲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参与设计的多个项目案例。他指出,城市建筑的密度和功能应与东方传统美学相融合,以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这一理念为城市建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让建筑不再仅仅是空间实体,而是情感与文化的重要承载。

街区的温度

张江创新园地址_张江创新示范区_

阿那亚项目的创立者马寅对“街区的温度”这一理念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他回顾了阿那亚由传统社区向生活方式品牌转型的历程,指出充满温馨的街区需要重塑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寻求幸福感的路径。马寅将街区的情感与精神层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街区创新建设提供了人文导向的指引。

论坛选址

本次论坛在“张江之尚”举行。该地原是1971年建成的川沙冶炼厂,随后转变为浦东水泥厂,目前已成为工业遗存转型项目的代表之一。项目整体建筑面积高达44万平方米,并特别邀请了安藤忠雄、马岩松等12位知名设计师负责设计任务。该项目在维护历史记忆的同时,与周边知名建筑巧妙融合,共同打造了一个既具有建筑美学又富含文化内涵的城市更新新地标。

科创未来

“张江之尚”项目针对张江核心区的战略优势进行重点发展,致力于促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的壮大。该工程计划于2023年启动建设,目标是在2026年年底前竣工,并计划于2027年对外开放。此项目预计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助力城市升级,并有望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实施“创新街区”计划的过程中,公众普遍关注这一行动将如何切实作用于上海的城市形象。我们衷心邀请您为本文点赞,分享内容,同时我们也热切期待您能提出宝贵且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海曙文体中心 联系电话:(0574)87166071 电子邮箱:haishulib@126.com 邮编:315012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周一13:00-20:30,周二至周五9:00-20:30,周末9:00-17:00;11月至4月周一13:00-19:30,周二至周五9:00-19:30,周末9:00-17:00

关于站点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馆舍面积6500平方米,藏量约120余万册,阅览座位500余个,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基础服务‌: 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资源检索、电子阅览、无线WiFi等免费服务,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自助办证机、借还书机等‌‌。 ‌特色资源‌: 设有地方文献专柜(收藏市、区级文献200余册),并配合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专为视障人群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配备智能听书机等设备‌‌。 ‌活动推广‌: 常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如“天一助读”品牌年均60场活动),涵盖讲座、展览、数字化网络服务等‌‌‌‌。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