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年前木器现身中国西南,这一考古发现有多罕见?

在云南省江川县境内,一项关于旧石器时代的重大考古发现如同重磅炸弹,给学术界带来了巨大震撼;众多珍贵的木制器物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让世人眼前一亮。

珍贵木器现世

在云南省江川县的甘棠箐遗址,研究人员成功发掘了35件木制器具,这些器具保存状况良好。这些器具的年代可追溯至约30万年前。在木器周边,考古人员还出土了众多石器、骨角制品、动物骨骼和植物残留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遗址出土的木质器具以及由鹿角制成的“软锤”在东亚地区尚属首次发现,且在全球范围内旧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中亦属罕见之例。另外,该遗址中还保存了众多完好的木质构件和植物种子;在同类遗址中,此类发现极为难得。

特殊保存环境

研究团队对多个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甘棠箐遗址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其内部的文化遗存位于古抚仙湖边河湖相堆积的地层。这一地层的特性包括高含水量、低氧含量以及稳定性,并且由于快速埋藏,大量有机质材料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与其他遗址相比,这里的条件显得更为优越。

独特测年方法

该遗址的年代测定结果已超越了碳十四测年法的适用范围,鉴于此,考古工作者不得不采取多种手段来对遗址的年份进行精确测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详尽的核实。他们通过 OSL 技术对钾长石颗粒的发光信号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了动物牙齿的 ESR 测量方法以及贝叶斯统计分析模型,精确计算了古人类在该地点的活动时间,这一时间跨度大致介于 36 万年至 25 万年前。

木器人工属性

在云南出土的文物_云南出土古墓_

考古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研究,旨在确认木器在人类制作与运用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木器特定部位的痕迹和方向性特征,均构成了人类加工与运用过程中的直接证明。在部分木器尖端,考古学家检测到了含有植物淀粉粒的土壤残留,这一发现揭示了这些木器曾用于挖掘地下的植物性食材。研究者们通过实验模拟,实现了古代人类使用石器对木器进行加工的过程,并完整地再现了他们挖掘根茎的操作步骤。

石器与木器关系

遗址内,以小型刮削器为主导的石器广泛分布,其普及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遗址周边的石料资源相对稀缺,古人不得不长途跋涉去采集石料。因此,便于携带的小型石器成为了他们的首选。木器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石料供应的不足,古人为了弥补石器之不足,开始使用木器。在遗址中,石器被用于加工木器,同时也被用来肢解猎物,这两种工具在此地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改写学界认知

这一研究成果对学界对认知的现有认识产生了重大影响,揭示了竹木制品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古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并为“竹木器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同时,这一发现首次揭示了古人类的采集经济状况。甘棠箐遗址的挖掘为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普遍观点认为,对这一遗址的发掘有助于揭示人类进化历程中尚未为人所知的辅助信息,这一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敬请点赞并分享本文,同时我们也欢迎您积极参与评论和交流。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海曙文体中心 联系电话:(0574)87166071 电子邮箱:haishulib@126.com 邮编:315012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周一13:00-20:30,周二至周五9:00-20:30,周末9:00-17:00;11月至4月周一13:00-19:30,周二至周五9:00-19:30,周末9:00-17:00

关于站点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馆舍面积6500平方米,藏量约120余万册,阅览座位500余个,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基础服务‌: 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资源检索、电子阅览、无线WiFi等免费服务,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自助办证机、借还书机等‌‌。 ‌特色资源‌: 设有地方文献专柜(收藏市、区级文献200余册),并配合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专为视障人群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配备智能听书机等设备‌‌。 ‌活动推广‌: 常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如“天一助读”品牌年均60场活动),涵盖讲座、展览、数字化网络服务等‌‌‌‌。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