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甘棠箐遗址惊现东亚最早木器,改写学界认知!
考古新发现
7月4日,我国科研人员领导的多领域研究团队宣布了一项重要的考古成就。在云南省的甘棠箐遗址,他们发掘出35件保存状况良好的木制器物,这些器物距今大约30万年,经鉴定属于人类制作并使用的工具,标志着东亚地区已知最古老的木器。该研究成果于7月4日凌晨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公开发表。
研究团队构成
研究团队由多学科专家构成,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的专家。这些专家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研究经验,为本次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高星研究员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他积极领导团队,推动了各项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论证木器属人类工具
为了确认这些木质器物是人类所制造并使用的工具,研究团队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他们进行了对材质、痕迹、残留物的分析,并实施了实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木器主要由松木制成;其中一些木器在修形削尖的过程中留下了削刮痕迹;木器的尖端部分显示出因使用而产生的磨光条痕以及断裂破损;此外,这些痕迹在特定部位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这些都是人类加工和使用这些木器的直接证据。
木器功能揭秘
确认木器作为人类工具的同时,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具体功能。检测发现,部分木器尖端土壤中残留的植物淀粉粒,这表明木器主要被用于挖掘地下的植物性食材。此外,研究团队通过实验模拟,成功重现了古人类使用石器加工木器并挖掘植物根茎的过程,这一发现有力地证实了木器在古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遗址伴生文化遗存
在甘棠箐遗址,除了木器,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骨角制品、动物化石以及植物遗迹。这些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实属罕见。经过研究,专家们确定,古人类大约在距今36万年至25万年之间在此地活动。木器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当时石料不足,古人类因此采用了木质工具来替代石器的功能。
改写学界认知
《科学》杂志的同行评审专家指出,甘棠箐遗址的发掘对学界关于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能力及其生活方式的认知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发现展示了竹木制品在东亚和东南亚古代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关键角色,同时也揭示了东亚古人类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的独特适应策略与生存模式。
在阅读至此,您对东亚古人类在运用工具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否仍有未解之谜?欢迎在评论区展开讨论,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以便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一重要的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