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派人去昆仑山采长生不老药石刻被找到?学界热议背后真相几何

近期,《光明日报》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关于青海尕日唐石刻的研究成果,此论文迅速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多个学术分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众多学者专家就石刻的命名、其真伪性以及特征等方面各抒己见,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

石刻命名之议

王子今在其文章中指出,青海玛多扎陵湖北侧尕日唐地点出土的石刻文字资料,在命名上存在分歧,包括“昆仑石刻”和“采药昆仑石刻”等不同称呼。依据青海地区考古学者的见解及考古学命名准则,将其命名为“尕日唐石刻”似乎更为适宜。此次命名上的争议反映了学术界对新发现所保持的严谨态度。

伪刻疑问探讨

对于石刻是否为近代伪造的疑问,王子今揭示了若干关键信息。根据清代地理学家的记载,在附近地区发现了“古时镌刻的篆书文字”。这一发现可能指向方位记载存在错误的尕日唐石刻,或者与“五大夫翳”以及“采药昆仑”的传说存在关联。清代文献的记载或许有助于消除现代关于伪造的争议,并为判定石刻真伪提供了新的视角。

方志记载价值

方志学中记载了“石上镌刻着古人的篆文”等资料,但对于具体文字内容并未进行详细描述。然而,这些资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古代的石刻等遗存并未在历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也未曾被现代人识别,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罕见。轻易将新发现的石刻认定为伪刻,可能并不符合历史真相。同时,这种判断对于后续的文物调查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石锈断代依据

_光明日报再辟专版辨析“秦始皇遣使昆仑石刻”真伪,秦汉史大家王子今等撰文_光明日报再辟专版辨析“秦始皇遣使昆仑石刻”真伪,秦汉史大家王子今等撰文

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会长贝德纳里克教授指出,通过测量石锈色泽的色度,可以辅助判断岩刻画的年代。对此,中国岩画学会主席王建平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石锈与可移动文物表面的“包浆”有相似之处,然而在海拔4300米的高地,这种固定不动的文物石锈难以被伪造。石锈颜色的深浅程度与石刻作品的制作年代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这一研究成果为石刻作品的年代鉴定开辟了新的途径。

专家结论态度

汤惠生对昆仑采药石刻的发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具有重大意义。他深信,通过深入的考古挖掘与文献研究,能够揭示更多关于历史的不解之谜。他的积极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这一发现的重视,还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动力与信心。

地理角度质疑

王乃昂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对“昆仑石刻”提出了五个疑问点,涉及:石刻中地衣的缺失是否会对确认其作为“确切晚期”遗存的真实性构成质疑;字体之间的明暗差异使得真伪难以立即判定;比如“月”和“到”这两个字的刻痕明显泛白,显得较为新鲜,“采”字则似乎刻在刚刚剥落的新表面上等问题,这些问题均需借助科学方法进行阐释。

尕日唐石刻的讨论正火热展开,学者们纷纷表达个人观点,观点间的碰撞异常激烈。您觉得这些石刻是源自原作还是人为仿制?诚邀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并与他人展开讨论。此外,还请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及分享,以助力我们工作的持续进行。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海曙文体中心 联系电话:(0574)87166071 电子邮箱:haishulib@126.com 邮编:315012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周一13:00-20:30,周二至周五9:00-20:30,周末9:00-17:00;11月至4月周一13:00-19:30,周二至周五9:00-19:30,周末9:00-17:00

关于站点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馆舍面积6500平方米,藏量约120余万册,阅览座位500余个,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基础服务‌: 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资源检索、电子阅览、无线WiFi等免费服务,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自助办证机、借还书机等‌‌。 ‌特色资源‌: 设有地方文献专柜(收藏市、区级文献200余册),并配合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专为视障人群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配备智能听书机等设备‌‌。 ‌活动推广‌: 常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如“天一助读”品牌年均60场活动),涵盖讲座、展览、数字化网络服务等‌‌‌‌。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