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将至,堡子镇独具特色的手工柴火月饼即将在市场上与消费者见面。采访团还游览了高椅古村,并探访了靖州岩角侗寨,深入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到魅力。在这趟融合文化与美食的旅行中,将有哪些令人翘首以盼的精彩瞬间
柴火月饼待上市
不久之后,位于会同县堡子镇的专门生产柴火月饼的车间将安排员工进行生产活动。喜口食品的负责人粟卫表示,他们通常会在中秋节前大约45天启动月饼的生产工作。这类柴火月饼以其低油低糖的特点而著称,与传统的月饼存在差异,更贴近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价值观。周吉恩,堡子镇党委书记,指出通过严格控制食用油的使用量,并采用木柴烘烤技术,月饼的油腻感得到了有效控制。
高椅古村赏风情
采访团完成了对月饼制作过程的考察,紧接着来到了高椅古村。这个村落是我国保存相对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古民居群。以五通庙为中央,村落的布局呈现出梅花状,并划分为五个独立的居住区。村落整体布局依照梅花花瓣的排列,道路与“窨子屋”形成类似八卦的阵型,让人仿佛置身于迷宫之中。漫步于村落间,细致入微的门窗雕刻仿佛在交谈,木制窗花图案繁多,富含了屋主们对未来的期许。
探寻黑饭制作
尽管对高椅黑饭的制作细节缺乏详尽的描述,但在到达高椅古村之后,该地特色美食——高椅黑饭——显然吸引了众多游客。遗憾的是,在本次旅行中,我们仅了解到它正在制作中,至于其制作流程和独特风味,或许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坚信,这种传统美食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技艺,期待未来能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岩角侗寨觅清凉
午后休息结束,采访队伍来到了靖州的岩角侗寨。户外阳光灿烂,跨过连心桥步入侗寨,微风轻拂,消散了暑热。村民们在此悠闲地乘凉、交谈,气氛显得格外宜人。侗寨的凉爽与外界的高温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尽情地享受这份宁静与自在的氛围。
非遗技艺显精巧
非遗传承者在岩角侗寨展示了他们的技艺。他们以青皮柚子为基本材料,经过一系列繁琐的工艺流程,制作出了多种精致的花纹蜜饯图案。与此同时,寨中的年轻女子们正在织造华丽的锦缎,特别是锹里花苗族的姑娘们,她们的技艺尤为精湛,织出的锦缎品种丰富多样,主要用于日常生活。这些锦缎的图案以直线为主,呈现出简洁且鲜明的视觉效果,且所用素材来源十分广泛。
聆听琵琶歌声
阿公向采访团展示了侗族地区的琵琶歌,这种歌曲在当地被称作“嘎贝巴”。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独树一帜,承载了侗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历史记忆。他期望采访团能够有机会亲自聆听这美妙的侗族音乐旋律。
本次采访之旅让我们得以欣赏会同县与靖州在文化及美食领域的多样风采,请问您对哪个区域或哪种技艺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