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锡生,一位96岁高龄的抗战老战士,即便岁月沧桑,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神状态。他身上遍布的伤痕和获得的荣誉奖章,共同见证了那段充满硝烟的战争岁月,引发了人们的深切感慨。
记者专访老人
6月26日,上午时分,位于金坛区东城街道的名仕家园爱国拥军文化长廊内,96岁高龄的夏锡生老人身着军装,头戴军帽,胸前佩戴着众多纪念章,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老人的面容虽然清瘦,但脸色红润,精神状态极佳。谈及8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老人的思维依然清晰,言语间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
满身伤痕印记
夏锡生胸前的勋章虽显赫,但他身上遍布的伤痕却更彰显其辉煌的军旅生涯。他的头部三处弹痕尤为显著,其中一枚子弹曾将他的帽子击飞,从头顶掠过;另一枚则在后脑勺与脖颈之间擦过;最令人心惊的是,一枚子弹从口中射入,又从脸颊穿出。在枪林弹雨中,这位老战士九死一生。这些伤痕,正是他昔日勇猛冲锋、英勇杀敌的生动证明。
苦难家庭背景
夏锡生于1929年诞生于金坛金城镇的一个贫困家庭,家中共有三个兄弟,他排行最小。1937年,他的长兄在为新四军运送补给时,不幸被入侵南京的日军炸弹炸伤致残。紧接着,他的二哥也投身于抗战行列,并晋升为某部队的排长。在战场上,二哥不幸受伤,且被叛徒出卖,被日军捕获。日军对二哥进行了残酷的刑讯,尽管他宁死不屈,最终还是被日军用狼狗残忍地咬死。
毅然投身抗战
夏锡生心中始终难以忘怀亲人遭受日军残忍杀害的惨状。1944年,年仅15岁的他,怀着对家仇国恨的深仇大恨,勇敢地投身军旅,加入了金坛游击大队,成为一名通信兵。该队伍主要在武进、金坛等地区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他表现英勇,在奔牛伏击战中,成功击毙60多名日伪军。随着部队向北推进,他还参与了江苏如皋、泰兴、黄桥等地的战斗行动。
晚年低调生活
历史在硝烟中渐行渐远,英雄们回归了普通生活,然而他们的记忆却始终鲜明如初。已至鲐背之年的夏锡生,曾亲身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对祖国日益强盛的愿望始终如一。他的退休生活过得低调而朴素,然而每当被邀请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接受邀请。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夏锡生英雄中队”,确保红色精神得以延续。
期待纪念奖章
夏锡生胸前佩戴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章。在即将到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健在的抗战老战士们将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这一喜讯传来,夏锡生的声音不禁颤抖,眼中闪烁着光芒,他的激动与期待溢于言表。
观察夏锡生老人的经历,我们深受其英勇行为的触动,同时对和平时期充满感激之情。在聆听老人讲述抗战岁月的故事后,各位观众有何感想?诚挚邀请您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