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文化历史悠久,其深厚底蕴中,藏书家的经历与杰出贡献格外引人瞩目。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缘分,这些缘分将藏书界的众多精彩故事紧密相连。
藏书出处之叹
据说“藏书”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于一个故事,其中徐冯劝说王寿焚毁藏书并随之起舞。这一荒唐行为引发了人们对徐冯的不满情绪。尽管如此,藏书本身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需要藏书家的精心保护,是作者传承思想的载体,藏书家的价值显而易见。
名作赞誉之盛
《藏书纪事诗》一书,从五代时期的毋昭裔开始,一直记录到清末,收录了超过1100位藏书家的传记。这些藏书家身份多样,他们以书籍为纽带,聚集在一起。这部作品受到了后世的赞誉,成为了一部实用的工具书。由于其重要性,该书不断有续编问世,其中王佩诤先生的《续补藏书纪事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拍场结缘之喜
作者在拍卖会上购得王佩诤所著《海粟楼钞本归群词丛》。这是作者首次接触太谷学派的著作,而且还是一位知名藏书家的钞本。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后,作者连续多日都感到非常高兴。这次偶然的机会,开启了作者与藏书之间的特殊联系。
藏书流转之妙
林葆恒的藏书散落四方,其中钞本存放在福州。《归群词丛》被福建省图书馆收藏,恰巧被方宝川先生发现。方宝川是深得太谷学派影响的刘蕙孙先生的弟子,这一发现促成了1997年《太谷学派遗书》的出版,使得太谷学派得以发扬光大,其造物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
间接因缘之奇
作者与佩诤先生之间存在着某种间接的联系。在苏州的一次雅聚中,作者得以结识了佩诤先生的曾孙王学雷先生。自那以后,双方保持着频繁的联络。王学雷先生在整理曾祖的文集时,特意增加了作者的作品,并希望将其《归群词丛》纳入其中,作者对此感到十分荣幸。
笺释期待之切
戊戌年冬,王学雷与卜若愚陪同作者游览藏书古镇,在此期间,他们与作者畅谈掌故,令作者受益匪浅。王学雷还透露,《续补藏书纪事诗笺证》即将完工,并邀请作者为其撰写序言。通过阅读,可见其著作严谨细致,对罕见资料和人物投入了极大的研究精力,有助于让更多人认识和理解藏书家的历史。
书籍的故事接连上演,为我们带来了无数惊喜与感动。您是否也拥有一些与藏书紧密相连的难忘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