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午后,卧龙古渔村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云南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的——“界外·在地:村庄里的美术馆——云南民族民间绘画(农民画)流动艺术展”盛大启幕。该活动预计在接下来的数月内,为当地村民呈现一场丰富多彩的乡村艺术盛宴。
艺术盛宴启航
自7月起至12月,11位策展人投身其中,他们在此期间成功策划并举办了10场艺术展览。这些展览以跨界艺术为特色,对云岭地区的乡土文化给予了高度赞颂。活动启动之初,便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当地居民的热情参与,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首场对话之道
首场展览由策展人于坚策划,他凭借敏锐的视角,推动了一场艺术与生活领域的深入对话。于坚精心挑选了农业工具,将农民的画作与实物并置展示,并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特色。这种独特的展示方式,不仅让画作回到了其原始的生活背景,而且为公众开辟了一条体验乡土文化的新途径。
农民画之魅力
农民画归类于民间通俗绘画领域,其中汇聚了丰富的创作技巧,生动再现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以及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云南,这种绘画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至2008年,即自其兴起以来的第15年,呈贡地区凭借其在农民画创作上的独特环境,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乡土文化呈现
流动艺术展以农民画作及乡村风貌为创作核心,精选了农用器具,将艺术作品与实物相邻展示,巧妙融合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风情,使画作重返其诞生地,进而形成了一条引导观众深入感受乡土文化的观赏路线。卧龙古渔村因此成为艺术与乡村文化融合的新标杆。
创作者之深情
在展览会现场,一位年近七旬的傣族农民郗发显携带着15幅新作参展。他详细讲述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其中《臭油灯》这一幅画描绘了他童年时期的记忆。同时,被星巴克邀请参与合作的傣族农民郗发显和傈僳族农民熊亮蔡,他们的作品中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乡村发展可能
维护、继承和推动乡村生活方式极为重要。正如卓丽萍所言,当乡村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它便转化为了人们的家园。卧龙古渔村正显现出艺术与乡村相结合的发展前景,这一现象使得乡村受到了更广泛群体的关注。
此次艺术展在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们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并请记得为本文点赞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