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艺坛的坚守者李树青,如何让三千年前金文重焕生机?

津门有一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名叫李树青。他长期致力于金文的研究以及书法艺术的创作。他的努力使得三千年前钟鼎上的文字在当代社会重新绽放了光彩。同时,他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结缘艺术奠基美学

1948年,李树青在天津出生。自小,他对传统文化便抱有极大的热情。在两位导师高仲钧和安锡宠的悉心教导下,他系统地研究了民族乐器。这段学习历程显著增强了他的艺术鉴赏力,同时也为他日后在书法艺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功底。

书法入门与师结缘

1976年,李树青在高先生的引荐下,正式拜津门书法名家龚望先生为师,致力于书法艺术的钻研。在龚望先生的精心指导下,李树青先是着手研习汉隶的知名碑刻,继而深入探索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一连串的学习过程,让他与金文书法结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并由此开启了金文书法研究的新篇章。

多元治学积累学养

李树青在其学习生涯中,向张牧石先生学习文字学,受教于张淑纯先生,对古文经典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学术问题向张亚初先生请教,由此确立了将书法与文字学并重的学术研究路径。“以学养书”的学术理念,为其在金文研究领域的深入钻研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巨著问世贡献学界

_赋书法_四季赋翻译

李树青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广泛收集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青铜器铭文拓片和训诂资料,种类达到数百种。到了2016年,他成功编撰并推出了《仰韶书屋金文字汇》这部专著。该著作中收录了商周时期的金文单字4058个,以及重文字样34520字,是目前收录金文最为全面的专业字典。

融合创新蜕变风格

金文以其独特的“金气”和“庙堂气”闻名,李树青在临摹时,不仅力求字形精准,还特别强调气韵的表达。他巧妙融合了金文的雄壮与汉隶的灵动,使笔画呈现出类似青铜的古朴韵味和历经岁月的沧桑感。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历史的深沉厚重,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审美的力量,成功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新作展现艺术魅力

近期,年逾古稀的李树青持续投身于创作领域,成功推出了四幅以四季为主题的精美金文作品。在“咏春”这一幅中,他以“雨滴花径、春潮涌福”的生动描绘,传神地展现了春雨的勃勃生机与春日的喜庆气氛;而在“享冬”这一幅中,通过“炉火红艳、瑞雪飘舞”的细腻刻画,巧妙地营造出了冬日特有的氛围。这四幅作品不仅呈现了金文特有的吸引力,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李树青对四季变迁的独到见解。

您如何评价李树青先生所提出的“学养融合”的学术理念?这一方法在当代文学领域中有何借鉴意义?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海曙文体中心 联系电话:(0574)87166071 电子邮箱:haishulib@126.com 邮编:315012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周一13:00-20:30,周二至周五9:00-20:30,周末9:00-17:00;11月至4月周一13:00-19:30,周二至周五9:00-19:30,周末9:00-17:00

关于站点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馆舍面积6500平方米,藏量约120余万册,阅览座位500余个,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基础服务‌: 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资源检索、电子阅览、无线WiFi等免费服务,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自助办证机、借还书机等‌‌。 ‌特色资源‌: 设有地方文献专柜(收藏市、区级文献200余册),并配合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专为视障人群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配备智能听书机等设备‌‌。 ‌活动推广‌: 常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如“天一助读”品牌年均60场活动),涵盖讲座、展览、数字化网络服务等‌‌‌‌。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