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走进剪纸博物馆!杨雨潇如何用一把剪刀书写乡村振兴故事?

在浙江台州临海度过暑假期间,张秀娟剪纸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剪纸艺术品令人眼花缭乱。作为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海剪纸”的传承人,杨雨潇在学员群体中耐心地传授着这门技艺,她凭借手中的剪刀,为乡村振兴事业描绘出了感人的画卷。

海归毅然返乡

2016年,杨雨潇在法国留学期间获得了工作机会,但她选择返回故乡临海。她接管了母亲创办的“张秀娟剪纸博物馆”。这一决定受到了法国对手工艺术的高度重视以及法国艺术环境的启发。她的选择不仅是对家族传统的继承,也体现了她对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共同富裕的期待。

创新剪纸材料

接过剪纸技艺的接力棒后,杨雨潇持续进行创新实践。她针对传统剪纸所用纸张易受潮霉变的特性,勇敢地尝试将丝绸、羊绒棉等新型材料融入剪纸创作中,并因此成功获得了13项国家专利。在此基础上,她推出了包括十二生肖羊绒棉剪纸杯垫在内的系列文创产品,为传统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促进社会参与

杨雨潇认识到剪纸技艺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她参考了中小微企业的技能培训模式,推出了“临海剪纸进万家”等系列服务。已成功举办了150余期农民剪纸技能培训,2000多名农民完成了学业,其中80人获得了高级工资格证书。这些培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投身于剪纸技艺的传承之中。

助力农民增收

_乡村剪贴画_美丽乡村剪纸怎么剪

杨雨潇倡导农民将剪纸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制作具有地域特色的礼品,并借助博物馆这一销售渠道。有农民反映,经过培训不仅掌握了剪纸技艺,而且收入也有所提升。在她的引领下,农民们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家之路,剪纸技艺成为了他们增加收入的利器。

传艺致富并行

“传艺+致富”模式展现出显著成效,不仅成功传承了剪纸技艺,还助力众多农民实现了财富增长。农民们通过学习技艺,不仅提升了收入水平,还促进了剪纸文化的广泛传播。此模式使得乡村振兴的目标更加贴近现实,向前迈进了一步。

打造研学基地

张秀娟剪纸博物馆总馆正式对外开放,并具备了教学等多种功能。杨雨潇有计划地将该馆与其他场馆进行联动,旨在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研学基地。游客在此可以领略剪纸艺术及其他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望未来,该馆有望成为促进文化传承和乡村发展的重要枢纽。

杨雨潇的付出使得临海剪纸技艺得以延续,同时促进了乡村的繁荣。这种结合传承技艺与促进致富的模式,在其他地区是否具备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您如何看待?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海曙文体中心 联系电话:(0574)87166071 电子邮箱:haishulib@126.com 邮编:315012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周一13:00-20:30,周二至周五9:00-20:30,周末9:00-17:00;11月至4月周一13:00-19:30,周二至周五9:00-19:30,周末9:00-17:00

关于站点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馆舍面积6500平方米,藏量约120余万册,阅览座位500余个,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基础服务‌: 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资源检索、电子阅览、无线WiFi等免费服务,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自助办证机、借还书机等‌‌。 ‌特色资源‌: 设有地方文献专柜(收藏市、区级文献200余册),并配合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专为视障人群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配备智能听书机等设备‌‌。 ‌活动推广‌: 常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如“天一助读”品牌年均60场活动),涵盖讲座、展览、数字化网络服务等‌‌‌‌。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