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淄博这片土地上涌现了众多英勇抗日的英雄,其中“一门忠烈”的故事尤为动人心魄。来到淄博市博物馆,参观“红色淄博”展览,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得以通过展出的文物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红色淄博展览启幕
淄博市博物馆呈现的“红色淄博——淄博市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展”引发了众多参观者的兴趣。此展览聚焦于一系列关键历史事件与人物,运用197件(套)文物与160幅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淄博民众在党的指引下,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所展现的英勇抗争。在此展览中,抗日英雄马耀南的日记手稿与早期发行的《山东劳动周刊》等文物,静静地见证了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时刻。
全面抗战时期亮点
展厅的第二部分呈现了“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画卷,其中“气壮山河”的马鞍山抗日烈士碑格外引人瞩目。碑侧,一块“一门忠烈”的黑底金字牌匾格外醒目。牌匾的右侧,有较小的文字注明“烈士旭臣冯老先生及其子女、儿媳、孙子殉国纪念”,而左侧则刻有“鲁中参议会、行政公署敬赠”的字样。该牌匾的尺寸为长197厘米,宽85厘米,于1984年8月由冯毅之慷慨捐赠,目前已被列为馆藏的一级重要文物。
冯毅之投身革命
马鞍山壮烈战斗
1942年,日伪军进行了广泛的围攻,马鞍山因此变成了我方关键的“小后方”,冯毅之的父亲冯旭臣及其配偶等亲属也搬迁到了这里。在马鞍山的防御战中,我方共有27位英勇的战士英勇牺牲,其中冯家就有6位成员壮烈捐躯。尽管日军以数百人的伤亡代价夺取了空山,但他们的众多指挥官也遭到了致命打击。这一战役充分彰显了鲁中军民的坚韧不拔精神。
颁赠牌匾铭记功勋
为表彰冯家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1945年,鲁中参议会与行政公署向其颁发了“一门忠烈”的荣誉称号。在“红色淄博”展览馆内,这一历史篇章时常引发参观者的共鸣,使其深受感动,泪水不禁涌上眼眶。这一历史记载见证了一个家庭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以及巨大的牺牲精神。
文物保护与教育并行
淄博市博物馆携手文物保护与修复单位,合力推动文物保护和修复事业,对金属类文物实施了213件(套)的修复工程,同时对库房环境进行了优化,以提升保护效能。在此过程中,文物在公共教育方面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实物展示和历史叙述,发挥了其见证历史的作用。以淄川马鞍山的抗战纪念馆为例,这些场所已成为关键的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4.5万人次。红色文化精神在此得以延续,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观察淄博所收藏的抗日战争年代的历史遗存以及那些感人至深的描述,您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情绪?热切期待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并且,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给予点赞以及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