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新疆乌鲁木齐京剧院上演了新编历史京剧《故土新归》。该剧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为背景,运用京剧这一艺术形式,将历史记忆与当代精神巧妙融合,成功地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剧目背景
《故土新归》这部作品是我国国家京剧院与乌鲁木齐京剧团共同制作的。创作团队经过反复实地考察,行程覆盖了乌鲁木齐、哈密等多个地区。他们以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复新疆的历史事迹为剧本创作的基石,对剧本进行了精心雕琢。在左宗棠向清政府呈递的奏章中,他阐述了“他族逼处,故土新归”的观点,该剧正是基于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叙述。
舞台呈现
该剧巧妙融合了京剧的唱、做、念、打技艺以及歌舞元素。舞台灯光与色调的变换生动映射出国家形势的波澜壮阔。演员们的出色演绎更添色彩,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个多元丰富的舞台场景与氛围。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
角色亮点
剧中角色刻画得生动逼真。田磊,担任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兼一级演员,出色地塑造了左宗棠的形象;在与黄炳强饰演的林则徐角色之间,进行了一场虚构的交流,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联语激发了收复新疆的坚定信念。郭霄扮演的左夫人与左宗棠的深情告别,揭示了英雄背后的柔情,而“共赴新疆”的誓言进一步彰显了将领的坚定决心。国家京剧院的艺术总监袁慧琴扮演了慈禧太后的角色;在剧中,她与左宗棠共同讨论了海防与塞防的利弊;这一情节凸显了左宗棠心怀天下的崇高品格;同时,也体现了他自筹资金、收复新疆的坚定决心。
治疆理念
剧中深入展现了左宗棠“以民为本”的治理新疆思想。出征之际,左宗棠携带树苗与农具,将军队粮食分发给民众以供耕种,此举为新疆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同时加深了军民间的紧密关系。在剧中,新疆民众与官兵共同庆祝的场景,生动再现了民族间和睦相处的积极图景。
观众反响
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观众杨辉情绪高涨,每次观看该剧都深受感动,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深刻感受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所遭遇的艰难与困苦。当慈禧太后称赞“新疆是一块宝地”时,杨辉心中涌起一股自豪。他感慨万千,若非前辈们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新疆或许早已陷入分裂的危机。他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将新疆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文化意义
《故土新归》的首演不仅标志着京剧艺术的创新尝试,也呈现了文化在边陲地带培育的丰硕成果。该剧以新疆为舞台,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寸土寸金,寸土寸血”的爱国情感转化为鲜活的爱国精神榜样。同时,它巧妙地结合了“新植杨柳三千尺”的智慧与“绿色发展”的理念,有效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