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郊惊现唐代军吏墓!这对研究唐史有何重大价值?

近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公布了一则重要消息:在西安东部郊区,考古工作者揭露了唐代军职官员田伾及其妻子的墓地。这一发现对于深入分析唐代基层军官家庭的社会状况及丧葬习俗具有显著意义,同时也为考古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兴奋。

考古新发现

考古成果备受关注。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们成功发掘了田伾及其伴侣的墓穴,这些墓穴得以重见天日。在7月3日,该消息公布后,迅速吸引了众多目光。两座墓穴中均出土了墓志铭,这些墓志铭为深入挖掘墓主及其所处时代的背景提供了关键信息,宛如打开了一扇通往繁荣盛唐的时空之门。

军吏田伾

田伾,来自一个武将世家,自踏入军旅生涯后,其官场生涯颇为顺利。公元782年,他加入军队,次年便晋升为将仕郎散官,并加入了河阳节度使的幕府。在此期间,田伾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如左卫兵曹参军等。遗憾的是,他在公元809年离世,享年53岁。他的职业生涯充满变化,展现了唐代官场的复杂与多端。

夫人冯氏

冯氏家族源自武将世家。经过丈夫去世二十余载,公元835年,她在京兆府长安县太平里的宅邸中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二岁。她的一生横跨唐代中后期,目睹了众多历史变革。她的人生历程展现了当时武将家庭女性生活的状况,为研究唐代婚姻与女性地位提供了新的视角。

子女状况

_西安唐代墓葬_西安唐朝墓

田伾与冯氏育有七名子女,其中四子三女。长子及次子皆在官场履职,而最小的儿子亦在官场取得一定成就,遗憾的是三子因疾病过早离世。长女选择剃度为尼,次女与幼女则嫁作人妇。除此之外,田伾尚有两位非正室所生之子,在冯氏的墓志铭中未作记载,且他们并未担任官职。该现象反映出唐代家族内部嫡系与庶系的界限分明,并且凸显了那个时代社会各阶层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

墓志特色

朝议郎前太府寺丞上柱国李述撰写了冯氏墓志,其子田文雅承担了书写的任务,并详细记录了字数。在唐代,此类墓志颇为少见,为本次考古发掘带来了非凡的价值。墓志不仅详述了墓主的人生经历,同时也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考古价值

田伾夫妇的墓葬在关中地区中晚唐时期的墓葬文化研究中占据关键地位,提供了宝贵资料。墓志的发现对探究唐代基层军官家族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它还从侧面揭示了中晚唐时期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的政治联系,以及藩镇幕府僚佐制度的兴盛,为唐代历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唐代军吏墓葬的挖掘在考古界显然标志着一大突破。这一重要发现激发了人们对其深层研究价值的深入探讨。我们渴望知晓,这一发现将如何促进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欢迎点赞、分享,并留下您的讨论见解。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海曙文体中心 联系电话:(0574)87166071 电子邮箱:haishulib@126.com 邮编:315012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周一13:00-20:30,周二至周五9:00-20:30,周末9:00-17:00;11月至4月周一13:00-19:30,周二至周五9:00-19:30,周末9:00-17:00

关于站点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馆舍面积6500平方米,藏量约120余万册,阅览座位500余个,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基础服务‌: 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资源检索、电子阅览、无线WiFi等免费服务,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自助办证机、借还书机等‌‌。 ‌特色资源‌: 设有地方文献专柜(收藏市、区级文献200余册),并配合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专为视障人群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配备智能听书机等设备‌‌。 ‌活动推广‌: 常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如“天一助读”品牌年均60场活动),涵盖讲座、展览、数字化网络服务等‌‌‌‌。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