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六型人格分析苏轼是典型 E 人!开朗乐观是天性还是后天养成?

《名二子说》一文,由苏洵创作,成为人们认识苏轼性格的早期权威资料。文中究竟揭示了苏轼怎样的成长历程和思想演变?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性格之源

苏洵在《名二子说》中,从车辆零部件的角度预见了孩子的个性。其中,苏轼的“轼”看似无足轻重,实则扮演着关键角色。与苏辙的“辙”善于应对祸福不同,苏轼自幼便展现出活泼开朗的个性。尽管苏轼和苏辙在成长环境和经历上颇为相似,但他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先天因素在性格形成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功名之念

苏轼自小研读儒家经典,怀揣着离开蜀地、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然而,身处边远之地,他对广阔的世态和错综复杂的官场既抱有憧憬,又感到不安。苏轼对郭纶生平的感慨,郭纶生不逢时之遭遇激起了苏轼对仕途的忧虑,这亦体现了他对将来功名利禄的深思熟虑。

自然之爱

崔铭:迷惘与求索——苏轼的青春岁月__崔铭:迷惘与求索——苏轼的青春岁月

苏轼对《庄子》的喜爱之情深厚,视庄子为心灵知己。他的热爱自然、超脱世俗的倾向在此时已显现出来。加之亲人离世,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在旅途中,他不断反思内心,探寻自己真正追求的生活。

原则坚守

苏轼虽对功名利禄难以割舍,却为自己确立了明确的准则。他提倡在追求进步时,应“稳步前进”,不应过分追求名利;不论是在晋升还是退居,他都坚定地维护着做人的信念与品德。这一行为反映出他在青年时期便拥有了明确的自我认知和人生观念。

旅途感悟

父子三人踏上进京之路,旅途艰辛,彼此扶持,怀揣着梦想。“路长人困蹇驴嘶”这句诗描绘了他们所经历的困苦。苏轼与弟弟的离别之痛,虽深深刻在他的心头,但“雪泥鸿爪”的感悟,却让他对人生有了独到的见解,领悟到得失之间,短暂而易逝。

思想交织

苏轼青年时期的思想观念,其核心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积极投身于追求功名利禄的行列;另一条则植根于佛道思想,强调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人生虚无的深刻反思。在经历了早年生活中的大起大落、迷茫探索之后,他天生的乐观态度逐渐转变为现实中的积极乐观。

您如何评价苏轼在早年阶段对于官场抱负与人生意义的矛盾心态及其调和之道?敬请点赞、转发并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海曙文体中心 联系电话:(0574)87166071 电子邮箱:haishulib@126.com 邮编:315012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周一13:00-20:30,周二至周五9:00-20:30,周末9:00-17:00;11月至4月周一13:00-19:30,周二至周五9:00-19:30,周末9:00-17:00

关于站点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馆舍面积6500平方米,藏量约120余万册,阅览座位500余个,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基础服务‌: 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资源检索、电子阅览、无线WiFi等免费服务,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自助办证机、借还书机等‌‌。 ‌特色资源‌: 设有地方文献专柜(收藏市、区级文献200余册),并配合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专为视障人群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配备智能听书机等设备‌‌。 ‌活动推广‌: 常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如“天一助读”品牌年均60场活动),涵盖讲座、展览、数字化网络服务等‌‌‌‌。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