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瑞建交75周年!宇宙考古展览开幕,你还不赶紧去看看?

在庆祝中瑞建交75周年的重要节点,一场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宇宙探索盛会——“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启幕,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穿越宇宙时空的奇幻旅程。

展览盛大开幕

7月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了“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的开幕盛典,该展览自今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牵头,联合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共同举办,同时得到了清华大学天文系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协助。展览吸引了众多天文爱好者及观众的热切关注。

展览多元呈现

该展览共划分为“仪器与技术:宇宙绘制”、“大数据星空”、“可持续太空”以及“未来:行星之旅”四个展区。展览巧妙融合了科学探索与艺术表现,通过数字装置、互动体验、动态雕塑以及前瞻性设计等多种方式,将宇宙中那些真实而零散、抽象的数据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观众能够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

展品深度思考

空间考古_古代时空门_

展品内容广泛,深入探讨了人类与地球、宇宙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关于宇宙数据和图像的可视化研究成果,也有对空间污染治理方法的探索,以及对未来人类太空生存方式的展望。这些展品全面展现了当代科学研究的跨国界、跨学科合作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从多个角度构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篇章。

珍贵拓片亮相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本次展览中重点展示了南宋天文图碑的拓本。该拓本上的星图由南宋宁宗时期的礼部尚书黄裳根据实际观测数据绘制,并附有详细的说明文字。1247年,王致远将这幅星图刻制在石碑上,名为“天文图”。石碑上半部刻有星图,下半部则是黄裳所撰写的释文,其中阐述了天体运动、季节变化以及历法计算等科学理论。该星图上标注了1434颗恒星,同时描绘了赤道、黄道、二十八宿区域边界线以及银河系的边界,其系统性和完整性显著超越了同期欧洲的星图,且星位与现今的星表数据高度一致。

展厅位置及展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8展厅举办了此次展览,展览持续时间为三个月。这一安排为众多观众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使他们得以逐步领略宇宙的深邃奥秘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辉煌历程。

此次展览巧妙融合了古代天文学知识与当代科技,呈现了人类在宇宙探索道路上持续进步的景象。您对展览的哪部分内容最为期待?不妨点赞并转发此文,与众人共同探讨!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海曙文体中心 联系电话:(0574)87166071 电子邮箱:haishulib@126.com 邮编:315012
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周一13:00-20:30,周二至周五9:00-20:30,周末9:00-17:00;11月至4月周一13:00-19:30,周二至周五9:00-19:30,周末9:00-17:00

关于站点

宁波市海曙区图书馆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沁园街345号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机构,馆舍面积6500平方米,藏量约120余万册,阅览座位500余个,2018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基础服务‌: 提供图书外借、报刊阅览、资源检索、电子阅览、无线WiFi等免费服务,采用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自助办证机、借还书机等‌‌。 ‌特色资源‌: 设有地方文献专柜(收藏市、区级文献200余册),并配合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专为视障人群打造无障碍阅读服务,配备智能听书机等设备‌‌。 ‌活动推广‌: 常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如“天一助读”品牌年均60场活动),涵盖讲座、展览、数字化网络服务等‌‌‌‌。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