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在上海夏季音乐节期间,一场备受瞩目的音乐活动引起了众多关注。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创作的交响诗《树》在此进行了首次演出。这部作品紧扣环境危机与人类救赎的主题,为听众带来了一场从毁灭到重生的震撼听觉盛宴。
作品诞生背景
《树》这部作品是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植物园联合委约创作的。在创作阶段,青年作曲家梁皓一深受自然生态的深刻影响,从中汲取灵感。去年,他在青城山录制的鸟鸣虫鸣,以及今年洛杉矶发生的森林大火,都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梁皓一并不倾向于采用说教手段来传达环保观念,他更倾向于运用音乐这一形式,来描绘树木的生存状态,同时阐明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
首演精彩演绎
在当天的音乐会上,年轻的指挥家金郁矿带领上海交响乐团登台献艺。该作品由五个乐章组成,整体演奏时长约为30分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的音乐盛宴。演出伊始,氛围宁静而和谐,却突然转折为尖锐的螺旋钹声。铜管乐器与打击乐的融合,共同勾勒出一幅描绘人类自我毁灭的画面。随后,音乐引导听众从毁灭的阴影中迈向重生的希望,进而激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独特创作手法
梁皓一在创作中大胆采用乐器来模拟自然界的声响。在首乐章中,原本计划让演奏者手持木鱼在音乐厅内移动,然而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最终决定改由弦乐部的后排演奏者进行敲击。这种“环绕式”的编排设计,引发了听众对森林景象的丰富联想。在第二乐章中,他运用螺旋钹模仿了砍伐的声响,这种残忍的噪音令人心生悲痛,而他却在有限的乐器选择中发现了创新的契机。
创作者的合作
2023年上海夏季音乐节开幕式上,金郁矿,一位“00后”音乐家,与梁皓一,一位“95后”作曲家,共同登台。金郁矿曾负责指挥梁皓一创作的《第一交响曲:元宇宙》中极具挑战性的段落。他对于梁皓一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并非仅仅展示技巧,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内在逻辑。这部作品由五个乐章构成,就像一部电影,巧妙地在传统和前卫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
创作的挑战与成果
梁皓一明确指出,他对作品的序章部分情有独钟。同时,他也坦承在使用MIDI设备对音乐效果进行评估时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展现出开放的心态,愿意迎接挑战。最终,他们的演奏效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金郁矿强调,每一代的作曲家都不得不面对“在束缚中舞蹈”的难题,然而这部作品却巧妙地将创新的语言融入了传统的结构之中。
作品的意义与反馈
该作品同时承载着生态警醒和环保倡导的双重价值。梁皓一希望音乐能够为其传达声音,他并不刻意去取悦他人。在首演结束后,部分观众因音乐而深受触动,回忆起家乡那些被砍伐的树木。梁皓一认为,若他的作品能够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那么他的创作便已实现了其成功的目标。
您如何看待该作品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方面的作用?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此外,请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