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一场以龙文化为核心的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迅速引发了公众对中华龙文化的极大关注。众多考古学专家云集一堂,共同追溯了八千年龙形象的历史演变。发布会究竟揭示了关于龙文化的哪些秘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新书分享会举办
7月6日午后,北京中国考古博物馆内,《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文物精品》新书分享会正式拉开帷幕。众多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热衷的观众云集于此。大家齐聚一堂,旨在对龙文化的深层意蕴进行深入探究。活动现场洋溢着热烈的氛围,专家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频繁,使得龙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夏日炎炎的背景下得到了充分展现。
新书内容编排
本图录囊括了中国考古博物馆在2024年龙年期间举办的特别展览“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的详细资料。该图录被划分为“龙出东方”、“龙行天下”以及“龙泽四海”三个独立章节。在这些章节中,呈现了超过110件国家级文物的高清图片以及深入的专业解读,对中华民族八千年龙形象的演变历程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论述。每一幅画作、每一篇解读,均似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沉睡千年的龙文化历史。
出版深远意义
张国春,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及副所长,明确表示,该书的问世与发行,成功地将龙年特展的内容以文字形式进行了永久的保存。无论是普通观众还是学术研究者,均可通过阅读此书,深刻感受到中华龙文化的独特魅力。该书犹如一扇敞开的窗口,让更多的人得以近距离地洞察龙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一举措对于龙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具有深远的影响。
精彩内容呈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社长冀祥德对新著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强调书中收录了超过110件在龙年特展中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这些文物不仅配有高质量的摄影图片,部分还附有详尽的文物线图。内容充实详实,生动呈现了中华龙文化的深厚历史和丰富内涵。读者们通过这些图片和线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龙文化的独特魅力。
专家深入研讨
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部委员王震中、冯时,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袁广阔,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副研究员李志鹏等众多学者,对龙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文化的深层内涵,以及该文化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进行了全方位的价值和意义剖析,这一过程犹如一场知识的盛宴,让公众得以深刻体验并欣赏中国龙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实践传承文明
刘国祥,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兼博物馆馆长,在主持新书分享会时提到,尽管2024年举办的龙年特展已经落下帷幕,然而,借助网络平台,展览得以延续,达成了“展览永不停歇”的目标。中国考古博物馆秉持“让文物重现活力”的理念,而此书的出版正是助力文物活化、传承文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在本次的分享活动中,我们见证了龙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您是否对某个历史时期的龙形象特别感兴趣?我们热切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踊跃加入讨论,同时,也欢迎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