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期间,陈辉创作的中国画《↑卢沟桥之岁月》于中国美术馆进行了展览,此画作引发了无数人对那段抗日战争历史的回想。时间追溯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场残酷的战争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肆意横行 。
侵略预谋已久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的侵略企图已然昭然若揭。1935年,居住于上海的日本人北一辉炮制了《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大肆鼓吹侵略理论以及法西斯政纲。于北平周边,日本势力分布广泛,近万中国驻屯军分散于北平四周,北面热河有日本关东军,东面“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有一万七千余人的伪保安队,西北面察哈尔有约四万伪蒙军。
事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呼吁全民族展开抗战,表明这才是中国的出路所在,号召全国团结起来抵御日本的侵略。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声称战端一旦开启,不管地域是南方还是北方,不论年龄是年长还是年幼,所有人都负有守护国土、抗击日寇的责任。毛泽东对其给予积极评价,认定确定了抗战方针。
齐心共赴国难
民族处于危急时刻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动摒弃恩怨。一张照片里,八路军总指挥朱德与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并排站立。正如海伦·斯诺所说,日本入侵使中华民族达到前所未有的团结。7月8日,何应钦通报事变消息后,会场从混乱转为呐喊,众人都愿参与战斗。
死字旗帜壮行
四川安县的王建堂,收到了父亲王者成寄来的一面带有“死”字的旗帜,旗帜左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赐旗一面,时刻随身”,此后,这面旗帜跟着王建堂参与了多个抗日战场,其中包括武汉会战、鄂西会战等。
英雄前赴后继
抗日名将范筑先在儿子抗战牺牲后的次日,把20岁的女儿送到了前线 。这些英雄用行动诠释爱国担当,彰显不屈精神 。在那段艰难岁月中,普通百姓也心系国家 。罗德俊在白塔塔顶留下纸条,记录沦陷惨状 。
铭记胜利荣光
2015年9月3日,9名来自四川的抗战老兵出现在胜利日阅兵的老兵方阵中,9名英烈子女也出现在胜利日阅兵的老兵方阵中,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时刻提醒我们铭记胜利来之不易,那些为保卫祖国献出生命的先烈永垂不朽,那些为抵抗侵略献出生命的先烈永垂不朽。
如今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会提出疑问。在和平年代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应该怎样更好地铭记抗战精神。又该如何更好地传承抗战精神。希望大家踊跃评论留言。同时点赞本文。还要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