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启动的故宫博物院“太和学者计划”在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发展后,成效显著,目前已被列入2024年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的十强名单。此计划在国际文化交流及文明互鉴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了广泛关注。
计划启动意义深远
2022年8月,故宫博物院正式推出“太和学者计划”,该计划以“太和”命名,象征着“天地和谐”与“万物共生”。计划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人文交流空间,自启动起便将文化遗产研究置于核心位置,致力于推动全球文化遗产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文明间的相互学习,同时为全球文化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吸引国际学者参与
自实施以来,该计划始终坚持“以文物为媒介、以学术研究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桥梁”的基本原则。它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及大洋洲的14个国家与地区的27位学者加入。议题涵盖内容广泛,诸如中外文明之间的比较、考古勘探以及文物研究等多个领域,并且其国际影响力正逐步增强。
入选十佳案例
国家文物局最近公布了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个典范案例,“太和学者”项目因其在学术领域推动文明交流与互学,积极响应全球文明倡议的理念,成功获得这一殊荣。这一成就充分展现了该计划在国际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双向交流促合作
故宫博物院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交流活动中十分活跃。在“引进来”阶段,德国、日本、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学者对多个学科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日本学者大羽惠美专注于唐卡的研究,而伊朗学者伊玛达尔丁则专注于相关文物的考察。在“走出去”阶段,罗文华研究馆员率领团队前往尼泊尔进行了实地调研。
注重人文关怀
在学术交流领域之外,"太和学者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特别注重对日常管理细节的重视,这体现了文化机构所蕴含的人文关怀。该计划的目标在于让学者们在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关照的温暖,进而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实践中。
学者角色转变
在国际学者群体中,研究者们固然存在,但越来越多的成员正转变为中华文化的讲述者和传播者。他们已深刻理解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并积极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学者们相互协作,共同描绘出一幅跨越语言、文化和地域差异的文明交流图景。
在全球文明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太和学者计划”所取得的成果揭示了文化交流的无限潜力。针对该计划未来的发展,您认为有哪些领域有望实现创新和拓展?期待您的宝贵意见、点赞以及对文章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