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化多元化趋势下,漆器艺术虽具独特吸引力,但相关历史文献却较为罕见。东南大学已退休的教授长北,长期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其最新著作《中国髹饰艺术史》适时问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漆器魅力初展现
中国文化中,漆器艺术独具特色。在秦汉时期,这种涂漆的器具凭借其美观、耐用、抗腐蚀等特性,成为了王公贵族及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用品。时至今日,许多人,包括一些读者,通过李子柒的“紫气东来”视频,首次目睹了成都漆器雕漆隐花技艺,感受到了其独特的吸引力。
史著空缺待填补
漆器艺术内涵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然而,从工艺和艺术鉴赏的视角梳理漆艺发展历程的专著却相对罕见。自上世纪60年代沈福文主编的《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问世以来,此类专著便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现象为长北创作《中国髹饰艺术史》提供了契机。
作者钻研恒心足
1982年,长北师跟随张道一先生投身于工艺史领域,怀揣着成为史学理论家的志向,她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大漆髹饰工艺的实地考察。为了研究中国漆艺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她不惜自费多次出国,经常携带三明治在博物馆度过整整一天,细致观察文物的每一个细节。
创作工作双着力
撰写《中国髹饰艺术史》的过程中,长北采取了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她深入偏远的作坊进行实地考察,详细记录了漆匠们的制作技艺;其次,她整理了历代工艺文献,从古老的线装书中挖掘漆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通过这些努力,她致力于消除不同资料之间的障碍。
研究方法显特色
长北长期在博物馆、工坊与档案室之间频繁往来,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资料搜集范围广泛,包括考古发掘成果、民间家谱以及国外文献资料。在选图方面,他强调经典性和全面性,尽量减少使用复制品和残缺不全的图片,旨在让读者全面欣赏漆器的最佳风貌。
新书问世引触动
今年晚春,《中国髹饰艺术史》一书问世,全书共计45万字,并配有1050幅精美插图,图文结合,生动呈现了髹饰工艺艺术化的演变历程。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当人们翻阅这部印刷精美的著作时,会被漆艺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所深深打动。
您是否对书中那些精致的漆器图案有所关注,并渴望更深入地探究我国髹饰艺术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