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晚的上海夏季音乐节现场,德国的斯利克斯(SLIXS)人声乐团以他们独有的无伴奏人声演出,为听众呈现了一场非同寻常的视听盛宴,同时,他们深入挖掘并阐释了“面向未来”这一主题的丰富意蕴。
独特呈现无乐胜有乐
自上次该乐团在我国献艺至今已逾15载,如今他们再次登上上海夏季音乐节的舞台。他们的演出风格与一般的阿卡贝拉合唱团存在差异,更倾向于一场声音的探索。六位团员无需依赖任何乐器或伴奏,仅通过声音的和谐结合,便能够展现出管风琴的庄重与雄伟、弦乐的细腻与精致,以及打击乐丰富多彩的节奏。这种在纯粹意义上被定义的“绿色音乐”为上海的夏日夜晚增添了色彩,同时也呈现了一场独具特色的听觉享受。
经典改编焕新生命力
在当天的演出活动中,对《哥德堡变奏曲》的精选片段进行了精彩演绎,其中男高音米夏埃尔·艾曼对曲目进行了改编,这一改编充分体现了其独到的创新意识。他精心挑选了七个变奏段落,并巧妙地融入了爵士乐的切分节奏和电子音乐的脉冲感等现代音乐元素,使得整个表演在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中焕发出一股现代气息。改编虽以原著为蓝本,却成功赋予了作品全新的活力,实现了从传统诠释到创新演绎的飞跃。
灵动演绎创新风暴
在演绎《a小调协奏曲》的快节奏段落中,托马斯·皮翁特克的“人声打击乐”犹如猛烈的节奏狂潮,四位男性歌手的嗓音层层叠加,合力构建出一个虚构的交响乐场景。而在《哈莱姆夜曲》中,萨克斯风旋律被喉音哼鸣所取代,充分展示了人声的广阔表现力。这些独特的表演手法,充分展现了该乐团对音乐节奏的深入理解以及卓越的创新能力。
成员绝技各有千秋
乐团成员各有专长,其中男中音康拉德尤其擅长呼麦技艺。在参与工作坊期间,他对呼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因嗓子不适意外地掌握了呼麦的基本技巧。康拉德曾明确指出,这种歌唱方式极具挑战性,对声带的要求极高,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嗓子的保养。他的这一独门绝技为乐团的演出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同时也赋予了演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重访中国赞叹上海
乐团成员在完成长达15年的中国巡演之旅后重返故地,对上海所经历的巨大变迁感到十分惊讶。尽管他们的行程排得相当紧凑,他们仍得以亲身体验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与充沛活力,并且普遍认为上海是一座极为美丽的城市。此外,该乐团为中国观众精心策划了《茉莉花》这一曲目;该曲目通过模拟自然界声音的演奏技巧,传递了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及诚挚的友好之情。
绿色理念契合主题
今年夏季,上海音乐节以“面向未来”作为其核心主题。斯利克斯人声乐团献上的“环保音乐”与此主题相得益彰。阿卡贝拉这一无需乐器伴奏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与此同时,它使观众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极端重要性。
这场演出极具吸引力,观众们普遍对斯利克斯人声乐团未来能否带来更多令人振奋的改编和表演抱有高度期待。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并恳请您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