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众多目光,其热度如同炽热的火焰,不久前在四川泸州完美收官。在此次赛事中,四川博物院的资深文物修复专家杜少飞,凭借其细致入微的修复技艺,对清代王云泉水墨山水图屏进行了精心修复,最终荣获纸质书画文物修复类别的一等奖。在此,我们一同探寻这位获奖者背后的感人故事。
获奖时刻
2025年7月6日,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颁奖典礼盛大开幕,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四川博物院的杜少飞,信心满满地站在领奖台上,手中紧紧握住代表荣誉的一等奖奖杯。评委们对他修复的王云泉水墨山水图屏作品给予了高度赞扬。杜少飞心中充满了愉悦,但他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冷静,将此次赛事当作日常工作的一个环节,深信只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便能够应对自如。
结缘文物修复
杜少飞,来自河北,在东北完成了他的高等教育,专业是传统绘画,而非文物修复。起初,他并没有计划在南方寻求职业发展的机会。不过,临近毕业时,四川博物院恰好在进行纸质书画修复技术人才的招聘。他的指导老师,曾在故宫博物院任职,便向他推荐了这个职位。杜少飞与成都这座城市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在那里度过了16年的生活与职业生涯。他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在大学一年级时,学校举办的书画修复专业毕业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以后,他对这一专业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入修复领域
在大学期间,杜少飞便投身于书画修复的研究。然而,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常遇到各种失误,并需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尽管如此,他坚信“未经风雨,怎见彩虹”,面对挫折保持冷静,并从中汲取经验。这种积极的态度为他日后在文物修复领域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修复技术难点
在中国书画的修复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材料是绢和纸,这两种材料容易出现裂缝和腐烂问题。在进行修复作业时,替换“命纸”以及重新装裱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一旦画面或文字出现损坏,就必须执行“接笔”程序,这一环节对修复师在绘画技巧和精确度控制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杜少飞是少数能够精确把握这一要求的“高手”之一。
日常工作写照
杜少飞每日皆驻足于那宽阔的深红色工作台前,严谨细致、全神贯注地修复着那些年代久远的书画作品。他仿佛一位穿梭于时空的行者,透过那些虽略显陈旧却依旧熠熠生辉的画作,与古代艺术家们展开心灵的对话,亲身经历这份跨越千年的交流,深刻体会文化的传承。
技艺传承影响
杜少飞在赛事中斩获一等奖,这一成就为文物修复行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凭借其深厚的经验和显著的成就,他成功激发了众多年轻一代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在比赛中,他以平和的心态投入其中,其对于修复工作的热情与专注,均成为了后来者学习的榜样。
杜少飞在本次赛事中表现出色,其高超技艺激发了人们对未来专业修复师数量的想象,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他们将为文物保护领域作出何种贡献的疑问。我们衷心期盼广大观众的点赞与传播,共同关注文物修复领域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