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已经圆满结束。这一在文物领域备受瞩目的活动,吸引了众多人士的关注。该赛事规模庞大,堪称我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佼佼者,影响力遍及全国。众多技艺高超的选手汇聚一堂,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究竟哪位选手能够独占鳌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大赛概况
7月3日至6日,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及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于四川省泸州市举行的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顺利召开。该赛事为文物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个人技艺、交流技术的关键场所。在经过严格的前期选拔后,共有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名选手加入了这场竞争激烈的比赛。
比赛项目
该赛事包括金属文物修复、陶瓷文物修复、纸张书画文物修复、木作文物修复、泥瓦作文物修复以及考古探掘工等六个竞赛类别。每个类别均设有理论测试与实际操作两个考核部分,理论测试占总分的20%,实际操作则占80%,这种竞赛模式全面且科学地评估了参赛者的整体实力。
奖励机制
本次赛事奖金丰厚,一等奖获得者且满足申报要求者,将享有优先申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资格。在各个比赛项目中,排名前五的获奖者将有机会提升至相应的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这样的奖励力度无疑极大地激发了选手们的斗志,促使他们全力以赴,力争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激烈比拼
比赛现场气氛紧张且激烈,参赛者们均表现出了卓越的专业能力和敬业态度。在各自的专长领域内,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修复和操作任务中,有人手持工具细致入微地修复着文物,有人则全神贯注地从事考古挖掘工作。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角逐,参赛者们最终完成了所有比赛项目。
获奖结果
共有6位选手荣获一等奖,24位选手获得二等奖,59位选手取得三等奖。在河南省的选拔中,12名选手参与了6个项目的竞争,其中4位选手成功获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陈钦龙在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中荣获二等奖;河南朱氏古建园林彩绘有限公司的刘兴双在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中摘得三等奖;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崔彦春在考古探掘工项目中同样获得三等奖;洛阳博物馆的陈金龙亦在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中赢得三等奖。
大赛意义
本次赛事对于文物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它为行业内专业人士搭建了一个展示自身技艺的平台,加强了不同地区在文物修复与考古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专业能力。同时,获奖者也将成为行业的典范,激发更多人士加入文物保护与修复的行列。
请问在本次赛事中,您觉得哪个项目的挑战性最为突出?诚邀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积极参与讨论。同时,也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予以转发。